无人机子系统分类
无人机子系统分类以及组成
1. 动力子系统(Propulsion System)
功能:提供无人机飞行所需的推力和能量转换。
组成:
动力源:电池(锂电、氢燃料电池)、燃油引擎、混合动力系统。
推进装置:电机(多旋翼)、螺旋桨(固定翼)、涡喷/涡扇引擎(大型无人机)。
教学重点:
动力类型对航程、载荷的影响(如电动无人机续航短但噪音低)。
CAAC对动力系统的适航要求(如电池安全认证、燃油泄漏防护)。
2. 飞控子系统(Flight Control System)
功能:无人机的“大脑”,实时处理传感器数据并控制飞行姿态与轨迹。
组成:
硬件:主控芯片(MCU)、IMU(惯性测量单元)、气压计、陀螺仪。
软件:飞行控制算法(PID控制)、避障逻辑、应急程序。
教学重点:
飞行模式(手动/自动/GPS模式)的切换与安全边界设置。
CAAC要求飞控系统具备故障诊断和冗余设计(如双IMU备份)。
3. 导航与定位子系统(Navigation & Positioning System)
功能:提供精确的位置、高度和航向信息。
组成:
GNSS模块:GPS、北斗、GLONASS卫星信号接收。
视觉定位:光流摄像头、激光雷达(室内或无GPS环境)。
教学重点:
多源融合导航技术(卫星+视觉+惯性导航)的可靠性。
CAAC对定位精度的要求(如植保无人机需厘米级定位)。
4. 通信子系统(Communication System)
功能:实现无人机与地面站、遥控器或其他设备的数据交互。
组成:
遥控链路:2.4 GHz/5.8 GHz无线电(短距)、4G/5G网络(超视距)。
数据链:卫星通信(海事卫星、北斗短报文)。
教学重点:
通信频段法规(CAAC对民用无人机频段的划分与管理)。
信号干扰处理与应急通信预案(如失联自动返航)。
5. 任务载荷子系统(Payload System)
功能:执行特定任务的设备集成。
组成:
传感器:摄像头(可见光/红外)、多光谱相机、LiDAR、气象仪。
作业设备:喷洒泵(农业)、机械臂(物流)、投弹装置(军用)。
教学重点:
载荷适配性与重心调整(CAAC对载荷安装的稳定性要求)。
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(如航拍影像的合规存储与传输)。
6. 电源与能源管理子系统(Power System)
功能:为全机设备分配电力并监控能源状态。
组成:
电源:电池组、发电机(燃油无人机)。
管理模块:电压/电流监测、低电量预警、电池均衡。
教学重点:
电池循环寿命与适航标准(如CAAC要求植保无人机电池防水防尘)。
能源告警分级处理(如30%电量触发返航,15%强制降落)。
7. 结构与机载子系统(Airframe & Onboard System)
功能:提供物理支撑与机载设备集成。
组成:
机身结构:碳纤维框架(多旋翼)、机翼/尾翼(固定翼)。
辅助设备:起落架、照明灯、ADS-B应答机(CAAC强制安装)。
教学重点:
结构强度与适航认证(如抗风等级测试)。
机载设备的法规符合性(如夜间飞行需安装防撞灯)。
8. 安全与应急子系统(Safety & Emergency System)
功能:保障飞行安全与应对突发情况。
组成:
避障系统:超声波/毫米波雷达、双目视觉。
应急机制:自动返航(RTH)、降落伞弹射、动力冗余。
教学重点:
CAAC对安全系统的强制要求(如250g以上无人机需避障功能)。
应急程序演练(如遥控器失联后的自主决策逻辑)。